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欢迎您! 今天是: 用户中心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新闻 普洱茶厂商 茶技培训 普洱茶文化 茶与健康 普洱茶经典 普洱茶具 普洱茶知识
市场信息 普洱茶企业 普洱茶图片 普洱茶茶城 普洱茶艺 普洱茶视频 在线音频 普洱茶问答 茶人博客 普洱茶论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普洱茶文化 →  云南普洱茶文化推荐 → 文化浏览:云南景迈山古茶乡和多民族文化旅游乡 (一)
云南景迈山古茶乡和多民族文化旅游乡 (一)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5028 更新时间:2011-07-29【字体:
 
云南景迈山古茶乡和多民族文化旅游乡 (一)
 
 
 
 
第一章·云南景迈山背景条件·多民族文化乡和县古茶乡背景(一)
 
 
    1、区位条件和地理条件
 
    (1)现状区位条件
 
    惠民乡地处云南普洱市澜沧县的东南部, 云南景迈山位于云南澜沧县惠民乡。
 
    云南景迈山南部的惠民是连接云南西双版纳、云南澜沧、云南临沧和云南普洱市的主要节点,214国道在此通过。云南景迈山西部的芒洪是连接糯福乡、孟连的出口。在云南普洱绿三角(澜沧、西盟、孟连)和云南西双版纳之间, 云南景迈山是个结合部,与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勐遮乡接壤。景迈山距澜沧县城50公里, 距云南普洱市237公里, 距云南西双版纳勐海67公里, 距云南西双版纳景洪120公里。
 
    (2)地理条件
 
    惠民乡辖区面积394平方公里。
 
    惠民乡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雨量2500毫米左右,属亚热带气候,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芒果、龙眼、橡胶和茶等粮作物和经济作物。
 
    惠民乡现有林地面积39.7万亩,其中:国有林地32.6万亩,灌木林地4.9万亩, 经济林地1.9万亩,其它0.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5%。
 
    (3) 环境条件
 
    群山、云海、蓝天、山寨、民居、帕哎冷、土著族、佛寺、神树、祭物、古茶、台地茶、森林、鸟鸣等是景迈山的环境特征元素。
 
    群山:远山近山、大山小山,山连山、山叠山。
 
    云海:云起云落,一泻千里。
 
    蓝天:清澈湛蓝。
 
    山寨: 大寨小寨、山寨水寨、傣寨布朗寨。
 
    民居:二代房、三代房、四代房,代代民居。
 
    帕哎冷: 云南普洱茶祖、文化之源。
 
    土著族: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和拉祜族。
 
    佛寺:寨寨有寺。
 
    神树: 寨寨有神树。
 
    祭物:崇拜万物, 祭物满山。
 
    古茶:万亩古茶、千年古茶、林中古茶。
 
    台地茶: 古茶之后、传承景迈香。
 
    森林:千年茶千年树,一望无际。
 
    鸟鸣:群鸟争鸣、万物有灵。
 
    2、社会经济背景
 
    惠民乡包括付腊、旱谷坪、芒云、景迈、芒景5个村委会,62个村民小组。5个村委会和联办场、机关、移民、农场、三分场2007年末共计4059户,15393人。
 
    惠民乡2007年末有总耕地面积31101亩,其中水田面积9446亩,旱地面积21655亩。
 
    惠民乡2007年末全年粮豆产量4082010公斤(其中谷物3812725公斤,豆类170210公斤,薯类99075公斤),农民人均粮食264公斤。
 
    惠民乡2007年末有茶地58180亩(其中芒景12000亩、景迈16000亩),年内茶叶产量2320587公斤。
 
    惠民乡2007年末大牲畜存栏3489头(其中芒景766头、景迈953头), 2007年末生猪存栏9941头(其中芒景2099头、景迈1374头)。
 
    惠民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838.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03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5.0元。惠民乡农村经济主要收入来源是茶叶(约2256.6万元),其次是粮食(408.6万元) 、牧业(295.2万元) 、交通(71.0万元) 、林业(58.8万元) 、工业(49.9万元) 和商业(44.5万元) 。
 
    云南景迈山新农村规划区包括景迈、芒景两个村委员的部分村和柏联茶厂、旱谷坪村委会5个村民小组。
 
    云南景迈山范围有茶叶加工厂91个。
 
    3、政策背景
 
    (1)云南普洱市文化发展契机
 
    云南普洱市提出发展“特色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 和“世界茶源、中国茶城、云南普洱茶都”的文化旅游产业。
 
    (2)云南澜沧县的文化发展战略
 
    云南澜沧县位于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云南澜沧江西岸,因云南澜沧江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 拉祜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3%。澜沧县具有古老神奇的拉祜族历史、多彩的拉祜族文学艺术、古朴多样的拉祜传统等文化。云南澜沧县提出“拉祜文化兴县”发展战略。
 
    (3)云南澜沧县景迈芒景古茶园共1.6万亩栽培型,至今已种植1826年,被称为“世界茶树博物馆”、是澜沧悠久茶史的见证和“活化石”,已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评审委员会列入全国首批申报的25个"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之一,是澜沧县第一个支撑性旅游景区项目。
 
    (4) 云南澜沧县委、县政府2006年立“云南澜沧景迈芒景古茶园旅游开发项目”并实施。
 
    4、多民族组成的哈尼族乡文化背景
 
    惠民是以哈尼族(5529人)为主,傣族(2562人)、布朗族(2528人)、拉祜族(1546人)、佤族(429人)、彝族(251人)等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哈尼族乡。
 
    (1)布朗族
 
    1)源流: 布朗族早在唐宋时期就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活动生息,称为“朴子蛮”,是县境内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元代称为“蒲蛮”。清代称“蒲人”。民国时期称为"蒲满",自称“布朗”、“阿娃”。新中国建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定称布朗族。全县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惠民乡芒景村、谦六乡打岗村、文东乡水塘村、新城乡腊撤村、雅口乡窑房坝村。
 
    2)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县内布朗族因历史上长期与佤族、傣族相处,不少词汇和1-10的数字读音与佤族相同,10以上的数字读音则与傣族相同。本民族无文字,部分布朗族通傣语,会傣文。佛寺经书及宗教活动均使用傣语傣文,民间也有傣文书写的历书、传说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书籍。
 
    3)习俗
 
    A、居住:大部分居住在山区,重视保护森林,村落周围竹、木茂密,环境优美。以竹、木、茅草为主要建房材料,建盖时全寨帮忙,一两天即成。房屋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四墙落地,编竹笆围四壁,屋架为穿斗,屋顶铺盖茅草。另一种是干栏式竹木结构的框架砖混。
 
    B、饮食:常年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辅以荞、麦、薯、豆类等。会制作豆腐和蒸卷粉。男女皆嗜烟、酒、茶,喜酸辣食品。
 
    C 、服饰:芒景、打岗一带妇女普遍爱用红色、粉红色或天蓝色布料做衣服,式样有两种:一种为左右两衽短衫,双衽在胸前交合,再将衽的双带结在左腋下;另一种为左开襟短衫。两种均为无领窄袖,内穿红色或水红色紧身衣。小腿缠白色或黑色护腿布。年轻姑娘喜欢穿花筒裙,中年以上妇女穿蓝色或黑色长筒裙。裙的上半部有红、白,黑三色线条,裙的脚边饰以花边。腰系红绸带或银裤带,头包红色、粉红色长毛巾。胸前佩带若干串红色料珠,喜戴手镯、耳环。男子服饰较为简单,上着黑色对襟无领短衫,下着宽裆折腰的黑色长裤,头裹黑色或白色包头(头人裹红色包头)。男子好纹身,图案多为飞禽走兽。
 
    D 、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严禁近亲结婚。男女自由恋爱。举行认亲仪式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新郎新娘“拴线”,并请佛爷为其念经。新娘领到新郎家后,由最老的长辈为其念结婚词,全寨男女老幼在寨中广场上唱歌跳舞。表示祝贺。
 
    E、节日:主要有春节、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等。过春节与汉族基本相同,后面3个节日与傣族大同小异。关门节至开门节期间要进行几次全寨性的斋赕活动,用最好的食物、鲜花、衣物、首饰等献佛。此外,每年傣历六月六日前后(阳历4月间),与傣族同过泼水节,寨里杀猪杀牛,举行全寨性的对唱、舞蹈、武术及刀术表演,并相互泼水,祈求消灾免难。
 
    F、丧葬:人死后要请佛爷或和尚念经,超度亡灵。佛爷、和尚和寨里的头人死后实行火葬,一般人死后则土葬,非正常死亡的人只能埋在毫林末尾。葬仪简朴,葬后不垒坟,不立墓标,也无扫墓习惯。每个村寨有一片固定的坟地,称为毫山,毫山上的林木严禁砍伐。
 
    G、禁忌:关门节至开门节期间严禁婚恋。
 
    H、宗教信仰:信奉多种神灵和南传上座部佛教。请佛爷念过经的祭献品和人的虔诚之意才能使亡灵享受到。此外,芒景一带的布朗族,每年农历六月初七祭献"帕哎冷"(古代芒景一带的布朗族首领)。
 
    I、其他:布朗族人民具有质朴善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傣 族
 
    1)源流分布:澜沧县内的傣族,除部分由景谷、勐海一带迁入外,大部分约于元末明初由勐卯(今瑞丽)迁来。全县傣族主要聚居在上允镇的上允和下允、惠民乡和景迈、东朗乡的勐滨、酒井乡勐根及雅口、新城、糯福、大山等乡,其他乡镇较少。其中,上允镇和惠民乡最多。
 
    2)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德宏傣语相通,属傣那语方言,部分村寨属傣绷语方言。寺庙用语通用西双版纳傣语文为标准的傣泐文。书面语除使用傣文外,也普遍使用汉文。长期以来,傣族用自己的文字在贝叶和绵纸上写下了对神学、心理学、语言学、医药学、天文、历法、生产规律的研究成果。
 
    3) 社会经济:县内傣族从明永乐年间封设孟连长官司。解放后废除的封建特权。傣族以种水田为主,兼种甘蔗、茶叶和亚热带水果,养殖田螺、荸荠、折耳根(鱼腥草)等。手工业有打铁、铸造犁铧、土法榨糖、制茶、制陶锅、烧红砖、制挂瓦等。男子善编织各种蔑器,尤以蔑桌、蔑盒最为精巧。妇女普遍能纺纱织布,织傣锦,烧制陶器,常用大米制凉粉,用糯米制作粑粑,并善于上市交易。
 
    4)习俗
 
    A 、居 住:澜沧多为水傣,村落集居,不单家独户居住。家家户户竹篱环绕,自成院落,院种植水果。房屋盖成干栏式竹楼。
 
    B 、饮 食: 傣族菜肴风味独特,分为烤、蒸、剁、腌四大类,共120多种。过节时做糯米粑粑,嗜好酸辣。牛撒撇原仅在泼水节或有贵客时才烹制。男子嗜好烟酒茶,男女均爱嚼槟榔。
 
    C、服饰:男子上着无领对襟长袖或短袖衫,颜色多为白色或蓝色,下穿斜拼裆肥大长裤,头裹红、白、蓝等颜色包头巾。喜好纹身。妇女上着白色、水红色、天蓝色紧身内衣,外穿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短衫,下穿各种花色长筒裙,中年以上妇女多穿黑色或蓝色长筒裙。头发缠于头顶,并插上梳子或包花头巾,喜戴手镯、戒指、耳环,较富裕者系银腰带。少女常用鲜花插于头顶作装饰,爱打花伞。
 
    D 、婚姻:一夫一妻制,婚恋自由。婚恋中若姑娘钟情,就把凳子递给他坐。聘礼为大米、酒以及银首饰等。婚礼由头人或佛爷主持。
 
    E、丧葬:传统的葬法以火葬,但也有部分村寨实行土葬。无论何种葬法一律不垒坟堆,也不立墓碑。丧事活动者一律不戴孝。出殡后由专人为送葬者招魂拴线。无扫墓习俗,悼念祖先的活动,只在一年一度的关门节期间到佛寺进行"流水"仪式。
 
    F、宗教祭祀: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多种神灵。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灵魂。村寨旁种有“竜树”,养有"竜林",任何人都不能动。家中供有家神,每年都要祭一次竜和家神。家里人生病要叫魂和拴线。每寨都设有“寨心”(宰曼),标志村寨的心脏和灵魂,常以巨石、大树、木桩、土堆作标志,“寨心”是神圣的。祭“丢拉曼”(竜树)是原始宗教祭祀中最隆重的活动。
 
    G、节日:传统节日主要是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是小乘佛教的宗教节日,节日和宗教祭祀融为一体。
 
    泼水节(傣历六月、阳历4月),称傣历年,是送旧迎新的传统年节。节日3天,前两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全体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传教,为佛像泼水“洗尘”。节日期间,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以示相互祝福,消灾除病。此外,还举行丢包、跳舞、武术表演等活动,晚上放焰火和高升。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至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此3个月是傣族一年中最大的斋赕时期,逢四、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日都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和庆祝典礼。赕佛时,家家户户都要按教规用食物、经书、鲜花、衣物及银元献给佛爷。节日间忌起房盖屋、出远门和恋爱结婚。
 
    H、禁忌:历史上禁忌较多,竹楼上供家神的柱子,外人不能触摸,更不能靠。忌外人进入卧室。煮饭的铁三脚架上平时忌烤东西。忌随便摸小和尚的头。忌穿鞋进入佛寺。
 
    I 、其他习俗:傣家热情好客,讲究礼节。讲究卫生,家居干净,常洗冷水澡。尊老爱幼,无重男轻女的思想,婚礼简朴,乐于互助。
 
    (3) 哈尼族
 
    1)源流:哈尼族源于古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氐羌部落族群,以后逐渐向南迁徙,部分迁居于元江、他郎(今墨江县)一带。清代有一部分继续南迁,且沿途不断分散,有的留居在景谷、普洱,勐海等地,一部分则陆续进入澜沧一带定居。全县哈尼族主要聚居在酒井、惠民、东朗、发展河4个哈尼族乡。
 
    2)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爱(尼)方言,县内各地稍有差异。无文字使用。
 
    3)社会经济:历史上社会经济占主要地位的是农业,以耕种山地为主,且离家较远,水田极少。新中国成立后,水田逐渐增多,能用自制的工具轧花、纺纱织布和染布,用各种棉线织挎包,用葛麻编织的鱼网和背袋别具特色。男子善用竹篾编篾笆、篾箩、篾桌、篾凳、背笼等,用攀枝花(木棉)树凿制小饭甑。
 
    4) 习 俗
 
    A、居住:历史上村寨建于向阳的缓坡地带,一般以三五十户为一村寨。住房以竹、木、藤:草为建筑材料,样多盖成两斜面落地房。
 
    B、饮食:喜食酸辣,会崦制咸菜。普遍爱种苤菜、苏子等香料。烹制莱肴喜欢用苤菜、薄荷、香蓼、香姜苗等佐料。善包烧食物。逢年过节舂糯米杷粑,有的用糯米和黄豆制作黄杷。嗜好烟、酒,好饮烤茶。
 
    C 、服饰:男女均喜欢穿自种、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黑色或深蓝色衣服。妇女上着无领对襟衫或大袖低开胸无领短衫,袖口镶缀红黄布条,衣脚边用丝线刺绣各色几何图纹。前襟镶几十个银泡及成串珠子。下着伞状密褶短筒裙,小腿部套绣有各种花纹的护腿。少女头戴平头小帽,帽上缀有银泡、珠子、贝壳、彩色羽毛、骨头等装饰品,并绣有各种花纹。到婚恋年龄或已婚女子,改包包头或戴套头帽,缠发辫于头顶。男子上穿无领对襟长袖短衫。前襟有各色丝线刺绣的花纹图案口袋,用银泡或金属钱币作纽扣。下穿斜拼档长裤。成年男子裹黑色包头巾。外出时,男女经常挎一个棉线或葛麻编织的背袋。青年男女尤好装饰,贝壳、银泡、项链、野苡仁、钱币、骨头、鲜花乃至红叶、染色鸡毛等。
 
    D、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7代以内近亲不婚,否则要受处罚。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婚。谈情说爱多在姑娘家脚碓房或村外。有“炕笆上留下5角钱”, “抢走姑娘”的婚事习俗。
 
    E、节日
 
    哈尼族节日较多,且多与农事节令和宗教活动融为一体。主要节日有春节、毫巴节、火把节、新米节等。
 
    春节杀年猪,舂耙耙,初一抢新水回来煮鸡肉。祭献家神后全家共餐。初一、初二在本寨相互拜年,初三、初四到其他村寨拜年。节日期间,一寨或数寨相约在广场上围成圆圈跳舞。
 
    毫巴节(农历二月十五日) 毫巴节时,在寨子东方路口搭门,并用树刻成雀、鼠、牛、羊和人形摆在横梁上,头朝门外,表示要播种。这便是毫巴门。同日,全寨人出动修理寨门周围的篱笆。第二天要杀鸡祭献龙王,毫头先下田撒秧,然后群众才能撒秧播种。毫巴节后,全寨投入春耕生产。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家家户户杀鸡和舂粑粑献祭家神,有的到田里撒火把,表示给庄稼除害。
 
    新米节(农历八月间) 是传统节日之一,谁家先收割新谷,谁家先过新米节。按哈尼人的传统,过新米节,算是新的一年就开始了,并标志着青年男女恋爱活动的即将到来。
 
    F、丧葬:老人死后,杀猪宰牛祭奠,并请"贝玛"(巫师)念经超度死者亡灵,唱挽歌,历3天3夜。有的实行火葬,有的实行装棺土葬,均葬于村旁固定的公共墓地毫树林中。葬后不垒坟堆,无清明扫墓的习俗,逢年过节,在家中祭奠逝者。
 
    G 、禁忌:历史上的禁忌很多。
 
    H 、宗教祭祀:信仰多神,崇拜祖先,认为天、地、水、火、家、村寨等一切事物都有神灵。每个家庭都设有神龛,一年内要进行几次祭祀。每个村寨都有“儒玛”(即毫巴头),主持全寨宗教祭祀活动。许多“儒玛”熟悉本族历史,并有一定知识,在群众中威望较高,他们既是原始宗教的传播者,又是民间文学的继承者。
 
    I、其他习俗:哈尼人尊老爱幼,热情好客,重礼节。
 
    (4) 拉祜族
 
    1)源流:拉祜族源于古代生活在甘肃、青海一带的氐羌部落族群。后来不断向南迁徙,于汉晋时期进入今四川西南部地区,与当时的一些氐羌语族被泛称为“‘昆'或‘昆明’”,过着游猎生活。约在唐南诏国至宋大理国时期,被称为“锅锉蛮”的拉祜族先民分为东西两路,先后渡金沙江进入今丽江、大理和楚雄一带。约在宋末元初,西路拉祜纳支系越澜沧江进入今临沧地区,尔后,有部分约于明末进入澜沧境内;东路拉祜西支系约于元代至清初相继从楚雄一带进入景东、镇沅、墨江、景谷、普洱一带。清雍正六年(1728)后,拉祜族大量迁入澜沧。 “拉祜”是团结幸福的意思。拉祜族是澜沧县的主体民族。
 
    2)语言:汉藏语系藏缅浯族彝语支。拉祜族原无文字,以刻木记事,结绳记数。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浸信会传教士永伟里父子在糯福传教期间,用拉丁字母拼成拉祜语传授教义,形成了一套拉祜文(老拉祜文),但懂这种拉祜文的人很少。
 
    3)社会经济
 
    A、社会经济形态
 
    卡些制度历史上,拉祜族长期处于部落制,过着族内婚制的大家庭公社生活,有庞大的村社和部落组织。一个村寨为一个“卡”,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军事单位。“卡”的首领是"卡些"。明代以后,随着土司制度的产生,卡些变成了傣族统治者的工具。明末清初,拉祜族的社会经济已从游耕经济向农耕阶段转变,佛教势力在拉祜族中推行了政教合一的"卡些"制度,在县境内建立了5个佛教活动中心(即南栅佛、芒大佛、东主佛、委盼佛、广明佛),使拉祜族的势力不断强大。
 
    封建领主、地主经济清王朝在实行军事镇压的同时,为了达到羁縻统治的目的,于清末封委了一些拉祜族首领为土司。推行土司制度后,拉祜族的封建领主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公有的土地逐渐变为土司的领地。国民政府推行区乡闾邻制和乡保甲制后,土地渐渐变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些土司由封建领主变成了地主,部分地区出现了封建地主与封建领主两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形态。
 
    B生产:种植业以种山地为主,水田很少。副业除种植外,还从事养牛、养猪、养鸡,编织等副业。农闲时,男子用竹篾编背笼、簸箕,或用葫芦和竹管制作芦笙。女子自织青布制作两侧留有线穗的长方形背袋(米搓)。糯福、东朗、东回一带的拉祜族妇女,用红、黄、黑、白等多色线编织背袋,并缀有贝壳、线穗及鲜艳的绒球,别具民族特色。
 
    4)习俗
 
    A、居住: 历史上有两种,一种是竹楼;另一种是落地房。
 
    B、饮食:历史上,拉祜族很少种菜,蔬菜种类和烹饪方式单调,普遍不会腌制咸菜。平时经常采野菜佐餐。爱吃辣椒。饮食中具有民族风味的是鸡肉稀饭、烤肉、酒、烤茶、烟等。
 
    酒:好饮用玉米、稻谷自酿的酒。遇有喜事,必聚而痛饮,酒后便唱歌跳舞。
 
    烤茶:先用陶罐将茶叶烤香,再注入开水让其沸腾,然后倒出又浓又香的茶汁饮用。
 
    烟:男女老少都会吸,以自种的草烟和兰烟为主,也吸卷烟和刀烟。
 
    C、服饰:妇女服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右开襟黑色长衫,两侧于齐腰部位开叉口,衣脚直齐脚面,在长衫叉口及衣边、袖口,镶缀红、白、黄等色的几何图纹花边,沿衣领及开襟镶嵌数十个银泡,下穿斜拼裆黑色长裤。另一种是开襟很小的短衫,几乎像对襟,衣边镶有花布条纹,无领,小袖口,衣长齐腰间,下着筒裙。上身内衬一白色汗衫,短衫露在筒裙上面。头裹黑布包头或缀有线穗的各色头巾。穿长裤的妇女,冬季多在小腿部套上绣有花纹的护腿。妇女都惯戴银耳环和手镯。
 
    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青年男子还要配上一件黑面白里的褂子。男子老幼均穿裤管宽大的斜拼裆长裤。头上有的戴帽子,有的包黑布包头。帽子用6~8片三角形的蓝、黑布拼缝而成,下沿镶蓝布或黑布边,帽顶缀一彩色线穗。
 
    男女都常剃光头,惯在头顶留一绺头发,名曰“魂毛”。
 
    D、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自由。过去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恋爱方式主要是男女双方对唱情歌,相互表明爱慕之心。之后,男青年吹芦笙调。女方还以"哩嘎都"(一种五眼竹笛)调。
 
    E 、家庭:糯福一带的拉祜族中,还有由若干血缘亲近的小户组成的大家庭,多的达百余人,一般也有50多人。大家庭由本血缘亲人中最年老的夫妇二人担任家长。
 
    在社会活动中,男子的地位稍高于女性,如担任村寨头人、主持宗教活动等多由男子承担。
 
    F、丧葬: 传统的葬法是火葬,也有土葬的。葬后有的垒坟,有的不垒。
 
    G、宗教祭祀:信仰万物有灵,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寨有寨神,家有家神,狩猎有猎神,任何自然现象都有神。但最大的神是“厄萨”,认为“厄萨”主宰万物。供奉“厄萨”的神址多在寨边或深山老林中,一般以一块石头或一棵树为标志,每逢过年、中秋、新米节时献祭。寨神是主宰全寨人的神,神址在寨子后边,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全寨集中在那里跳芦笙舞,舞场中央放一桌子,桌上摆有一箩稻谷和香火、茶酒等。家神供于堂屋中的桌子上。还供奉路神、山神、树神、雷神等。清代及民国初年,拉祜族均信奉佛教。民国10年(1921)后,基督教和天主教传播的地方,大部分拉祜族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
 
    H、节日:春节、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七)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新米节(农历七、八月间)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其他传统节日还有农历二月八、农历七月的祭祖节等,信仰基督教的地区过圣诞节。
 
    I、禁忌:历史上禁忌很多。
 
    J、十其他习俗:均分猎物、尊敬长辈、拴线(即拴魂线,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儿女出远门的儿女平安、儿女从远方归来庆贺、英雄、当了官。栓线时,有声望的老人围坐篾桌旁,桌上放一盛有清水的大碗,将红、白、黑线放在碗里并用筷子顺一方向搅动,待水停止转动时,线头对准谁,谁就履行拴线仪式,将线拴在被拴线者的手腕上,并边拴边唱表希望、吉祥幸福之类的祝词。
   
发布人:admin
● 上一篇文化: 云南景迈山古茶乡和多民族文化旅游乡 (二)
● 下一篇文化: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
告诉好友】【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图片文章
相关文章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推荐云南普洱茶茶人小姐姐冲泡识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云南省政府领导梁公卿先生读杨玉
· [云南普洱茶文化推荐] 云南普洱茶健康减肥实例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云南普洱茶茶汤影像中的白点是“
· [云南普洱茶文化推荐] 云南普洱茶熟茶茶汤表面为什么会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茶圆茶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茶圆茶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传统中秋月圆
· [云南普洱茶文化推荐] 云南普洱茶茶刀茶锥和其用途
· [雲南茶人書畫家 張 晶 先生作品]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张晶先
文化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共0条)
发表评论请先 注册登陆 本站!
文化专题
 云南普洱茶信息·文化
广告位置招租
热点文化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职业画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云南普洱府与云南普洱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职业画
云南普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推荐文化
推荐云南普洱茶茶人小姐姐
云南省政府领导梁公卿先生
云南普洱茶健康减肥实例
云南普洱茶茶汤影像中的白
云南普洱茶熟茶茶汤表面为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传统中
云南普洱茶茶刀茶锥和其用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关于我们 | 用户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云南普洱茶信息网·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http://www.cnynpec.com/· http://www.cnynpec.cn/ 咨询电话:(0)13888643081 15887832941 咨询 QQ:1259879281
中国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建站十三年余 Copyright © 2005-2020 http://www.cnynpe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号,有事请Q我。 您是本站第位访客
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网·携手行业主流 拟建成为公众 健康 客观 专业信息类·且具公益性 代表性的云南普洱茶行业综合信息网站·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滇ICP备09011887号